2021年11月23日 | GTSI人物

从单面到多面,拼出多元立体的硕士生涯

许立昕
电子与计算机工程(ECE)专业
640 (33).jpg

 

2021年8月中旬,天津大学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GTSI)秋季学期开学之际,来自山东的许立昕带着满心期待,提前一天坐上了开往深圳的航班。

“一下飞机我就被深圳的热浪包住了,”他笑说道,常年居住在北方的许立昕,是头一回来到深圳,他对深圳最新的认知,更多停留在某次宣讲会上,GTSI 招生老师对这座城市的简单介绍。“第二天开学迎新,来到 GTSI 校区,又感受到了学校老师和新同学的热情。”

对许立昕来说,对所学专业和新生活的热爱,是他选择 GTSI、选择深圳的最大动机。

 

探索机械的空间

 

许立昕通过保研推免计划进入 GTSI 的双硕士项目,目前正在GTSI攻读佐治亚理工学院的电子与计算机工程(ECE)专业,完成该部分课程后,将继续修读天津大学的硕士学位课程。

“我从小就对机械和机器人类的硬件感兴趣,所以本科也很自然地选择了对应的专业。”许立昕表示。在本科期间,他被选入了所在学院的机电创新班,加入机器人创新协会并担任科创部副部长一职,多次参加学校、全省和全国范围的电子和机器人类竞赛并收获多个奖项。

其中,让许立昕引以为豪的是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当时正在二年级的他,自学 Python 编程和 3D 打印及计算机视觉相关知识,参与了物体颜色识别与机器人机械臂的调试工作,一路从省赛到国赛,最终拿下智能物流机器人组的特等奖。

本科四年稳打稳扎的专业学习和项目经验,让许立昕更加清晰自己对机械和机器人的喜爱。“当自己一点一点把机器人拼起来,能够与之产生互动的时候,是很让人感到欣慰的,”他说,他甚至因为机器人而与德语结缘,“因为德国的机械工业很强。”通过课余时间自学,他的德语现在已达到 A2 水平。

许立昕表示,选择 GTSI 也是因为这里有与他背景吻合的电子与计算机工程项目,并且还是与佐治亚理工学院亚特兰大本部一致的课程及授课方式。“机械本身很有意思,但我觉得它的创新空间不大;但机械与计算机结合在一起,就变得相当有创新的空间了。”

 

开拓更广的空间

 

浏览许立昕的履历,你会产生一种“工科男”的初步印象。从所学专业(机械电子工程)到所参与项目(机器人比赛、传感器、编程、智能交通系统……),无处不将他与这个标签联系到一起。

但他并不算是典型的“工科男”,也不想过早给自己下定义。他甚至表示,自从学习德语以来,对德语的兴趣要比对机械和机器人更大。“但我选择后者,因为前者我更有把握,所以我的精力要放在需要投入更多努力的后者。”

在深圳求学的三个月以来,许立昕的生活忙碌而又充实。从北方来到南方,他也给自己设定了一个新的目标:不去设限,多与不同的人交流,以开放的心态去接纳不一样的体验;不只停留在机械的空间,而要多面尝试,让自己的硕士生涯更加饱满立体。

除了保证学业不掉队,他已打卡深圳多个地标,还有远足、逛艺术馆、看舞台剧、探秘华强北……“每个周末我都会和小伙伴们出去走走看看,”他说。

 
640 (34).jpg
640 (35).jpg
640 (36).jpg
640 (37).jpg

2021-FALL期间,许立昕的周末课余生活缩影

 

充实的秋季学期转眼之间已到尾声,北方孩子如今既适应了深圳的气候,还能信手拈来几句地道粤语。在深圳,除了气候、语言、饮食等的不一样,许立昕提到自己最大的感触是不一样的文化和思维方式。“深圳很有活力、很有朝气、气氛很好,我觉得自己深受感染。”

深圳带给他的不仅仅是新的志同道合的同学和丰富多样的学术及课余活动,还有“视野变得更开阔了,可选择的路径也更广,人生的轨迹不一定要限制得那么刻板,想做的事情大可放手去尝试。”他希望能够像拼机器人一样,拼搭出让自己感到欣慰的 GTSI “精彩造型”。

 
640 (38).jpg

 

分享

GTSI人物
冯俊杰 | Junjie Feng
学习、实践与球场上的晚霞...我在GTSI数不尽收获
余先刚 | Xiangang Yu
毕业“集邮”8个大厂offer,我远远不是最优秀的
汪志康 | Zhikang Wang
创业成功后重返校园,GTSI踩中了我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