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生歪打正着踏上了数学之旅

2017年,准备参加全国高考的关怀,眼前有两条截然不同的路径:自己感兴趣的文科方向的翻译专业,以及“学得不错”的理科方向的数学专业。
后来他选择了第二条路,进入了电子科技大学的数学科学学院,开启四年的数学之旅。在这期间,关怀保持着较高的专业成绩,连续四年获得大学优秀学生一等奖学金,也参加了像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这样的专业赛事并获得四川省一等奖。
典型数学生履历
关怀的数学之旅包含了常见的专业学习、项目研究和竞赛,并且通过这些活动慢慢喜欢上了数学。他坦言,进入电子科大之后,发现自己还挺适合数学的,而且它很有帮助。“数学是很多学科的基础。在我读这个专业之前,它只是我听过的一种说法,而等到真正学了之后,才切身理解这句话。”
本科四年下来,关怀积累了不少与数学和应用数学相关的项目经验,包括人工智能在股票预测中的应用、基于图论的脑网络构建及偏头痛脑网络异常探究等。他认为数学的学习,无论是课程学习、项目研究、还是专业竞赛,有两大帮助:
- 提升自学能力,很多知识并不直接出自课堂,需要倒逼自己通过自学获取;
- 锻炼社交技能,尤其是参加比赛和从事项目研究,通过与导师还有团队成员的合作,逐渐找到合适的交流方式,提高沟通效率。
有了本科的基础,关怀的数学之路走得越来越坚定。2021年,他通过全国保研通道,成为了天津大学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GTSI)的双硕士学生,在完成佐治亚理工学院的分析学(大数据分析)[MSA]专业课程后,将前往天津大学继续修读第二个数学学位。
“在GTSI,学的东西更偏向应用领域,而且这里非常注重动手能力,也很需要自学能力。”谈及在GTSI的就读感受,关怀表示很适应,毕竟早已养成自学的习惯。他提到,MSA项目的课程质量非常高,老师也都来自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另一方面,自己本来就是一个规划性较强的人,GTSI灵活的课程安排和学术规划,正好吻合了这一点。
非典型理科生日常
关怀表示,自己不算典型的理科生,包括原先更想报考的是翻译专业。思维是数学的,但生活可以更文学。日常生活中的他,也更偏爱文科的东西。“这么多年下来,我可能唯一不太适应数学的点在于,我在理工科圈子的朋友,极少跟我有共同的兴趣爱好,”他笑称,“当然我们都同样的喜欢游戏。”
音乐是关怀的一大爱好。比起数学,他在聊音乐的时候反而更来劲,一边打开自己的歌单和你分享,一边兴奋地描述尤为喜欢的rap。“我就喜欢一个人静静地听歌,我也不是要在这方面追求什么成就。”对他来说,沉浸于音乐世界和泡在数学世界也许本质上是一样的:他在享受这个过程,一个可以自行学习、默默吸收、再慢慢享受的流程。
当被问到“数学+音乐”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呢?关怀说:“可以。数学是很多学科的基础,很多领域也需要数学和数据分析。”而这也是MSA这一数据科学学科能够帮助学生培养的能力。“不过目前还是先把学业放在第一位,先打好基础,”他补充说。
关怀还对时尚很感兴趣。平时在深圳的周末,除了逛博物馆、看各类展览,他最喜欢去的地方就是各色各样的买手店和复古品牌店。“我甚至在认真考虑一个事情,就是等到时机成熟了,我要去学习服装设计,也不排除可能以后会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