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08日 | 学院动态

GTSI社区参与:让小学生走进大学课堂,看“钢筋水泥”里的蔬菜

大学教授给小学生上课,会讲些什么?

在“钢筋水泥”里种菜,孩子们体验感拉满!

3月30日,天津大学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GTSI)迎来一批不同于往常的学生——50多名来自深圳市南山区文理实验学校(集团)文理学校的学生及其家长。他们在GTSI环境工程专业张文龙老师的带领下,聆听了一节生动趣味的科普课堂,并身临其境参观了GTSI水培工作坊。

本次活动是GTSI 2024年可持续发展行动计划中有关社区参与和教育的又一生动实践。

 

1

 

好神奇!不用泥土种植物?

孩子们为何会对水培技术产生兴趣?这要追溯到一个星期前的世界水日。

当天,GTSI联合南山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南山区生态环保青年协会和南山区文理实验学校,在深圳南山区大沙河生态长廊桃源问题中心端沿岸举办了一场公益环保科普活动。在丰富多样的科普海报展当中,就有关于水培农业的介绍,这吸引了包括小学生在内的不少市民的驻足和咨询。

“什么是水培?”

“不用泥土种植物?好神奇!”

 

3
GTSI师生在世界水日科普活动现场

 

在孩子们的连环提问下,彼时在现场的张文龙老师萌生了一个想法:何不邀请他们来GTSI校园,现场学习并体验他们口中“神奇的”无土栽培呢?于是,在深圳市南山区生态环保青年志愿者协会的推动下,一场深入校园的科普之行迅速开启。

 

45

 

行程第一站,是张文龙老师为同学们带来的水培知识科普课。

什么是水培?我们为什么需要水培?

传统的泥土种植方式有哪些局限?

全球其他一些水培技术领先国家是怎么做的?

水培领域未来还有哪些发展方向?

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张文龙老师一一解答了这些问题,并向同学们详细讲解了水培的原理与技术,比如如何在无需自然土壤的条件下,通过营养液的调配,为植物提供所需的水分和养分;以及如何通过 LED 灯及光线、光谱的调配,培育更加健康、美味的果蔬。

 

12

 

小小的年纪,大大的好奇心。到了课后提问环节,早已按捺不住的同学们纷纷举手发问。现场“连珠炮”般的问题,让张文龙老师应接不暇,也展现出同学们对水培技术和都市农业真正产生了热情。课堂时间在热闹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又延长了十几分钟。

 

收菜啦!

现场参观,体验美好

下课后,到了同学们此行最期待的环节——现场参观GTSI水培工作坊。在张文龙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排着队来到水培蔬菜的育苗架前,近距离观察处于不同生长阶段的水培生菜和小白菜。

几分钟前刚在课堂上听到的理论知识、看到的图示讲解,转眼就成了面前一颗颗焕发生机的植物,同学们更直观地感受到科技为传统农业带去的影响力,以及植物本身蕴含的生长力量。

 

6

 

期间,张文龙老师还为同学们讲解了水培工作坊种植蔬菜的过程,介绍了现场的水培设备,并推荐了许多水培技术相关的科普视频,引导大家进一步利用课余时间了解水培技术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他说,“这次入校参观和学习只是旅程的起点,希望大家在活动结束后,依然有动力挖掘兴趣,开拓视野,保持住此刻的好奇心。”

一同参与本次科普活动的学生家长表示,蔬菜种植、无土栽培、农业技术等相关知识,对城市里长大的孩子们来说是新鲜的。入校参观GTSI水培工作坊,不仅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堂科学课,也带来了一场劳动课,让孩子们看到日常餐桌上的蔬菜可能经历了怎样的生产过程。他们说,“期待学院持续开展这样的科普活动,让孩子们有机会走进大学校园,了解科技发展的背景和应用,树立目标感的同时,拓宽知识眼界。”

从一次深入社区的世界水日科普活动,延展到一次走进大学校园的水培知识访学。GTSI持续参与校社共建,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将高校课堂中的专业知识带给更广泛受众。高校与社区的联动,也激发了青少年对当下科技发展形势的关注和思考,使之有兴趣和动力向更广阔天地探索。

知识的价值不仅止于课堂。相信本次活动点燃的好奇心与热情,将如星辰般激励每一位参与者持续追寻他们或远或近,或坚持已久,或刚刚萌发的目标。

 

7